一直沒有很公開和懵先生的狀態(about to get marry✨👫),低調行事是因為之前心情滿複雜的。
即將要結婚的朋友是春風滿面,但我愁容滿面;還沒結婚的朋友是天真浪漫,但我超級心事重重😂
詢問了幾個身邊比較信任的家人朋友,但大概又是沒人能懂的那種狀態了,或是懂但是無解(我已經習以為常😂)。擅於自我分析的人很少,願意敞開心房分享討論更是不容易,若要有解且能引導他人更是少之又少,所以我再度透過梳理自己,來讓這些議題被看到吧~或許也會對許多人有幫助!
(但大部分還是沒什麼解😅)
(若有人有相同感受可以一起討論、分享~)
婚前焦慮&現況分析(?):
1、女性對男性的高標準
大到歷史東方文化背景,小到我個人的原生家庭,都是女性受壓抑的狀況,不僅是生孩子、養育、陪伴,連家事也是女生負責,甚至還要出去工作,負擔大部分的經濟壓力,這是我媽媽所經歷的。
所以從小到大我都是恐懼婚姻的,但隱約也感受到內心渴望一個穩定安全的自己的家。當時的結論(大概大學時期)就是:可以結婚,也可以不結婚。結婚的條件是對方要很優秀、很會照顧我、價值觀很接近,如果找不到,就自己生活也沒關係。因此我也練就了一身可以很好的照顧自己的能力,是很認真的對待這個可能結果。
也因為底牌很穩(以我的個性跟能力,自己一個人的生活品質是很高的),造就了常常用超高標準看待追求我的男生,包括到現在也這樣常常下意識這樣要求著懵先生。
先說結論:這是個徹頭徹尾糟糕的想法。
討論到這個議題,部分的人認為就是要高標準,現代新女性什麼都不缺,不必看人臉色過日子,所以如果兩個人不能過得更好,那就換個人,或一個人過吧,別委屈自己;也有部分的人認同老一輩的做法,認為婚姻需要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,對方不可能完美,自己要調整心態,生活上要能夠獨立。
不論是哪種心態調整方法,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想法都讓我很不安。
因為事實上是背後的恐懼在作祟,「女生在婚姻中是會很辛苦的」這個念頭一直在攻擊著我。
事實上,這個議題的背後要被討論是這個念頭吧。如果對方不完美,在婚姻中就會不幸福嗎?
如果不要靠對方,幸福是靠自己獲得,那又為何要結婚?
所以到底婚姻是什麼?
為什麼要結婚?
結婚真的會比一個人幸福嗎?
好多好多的困惑...
2、獨立vs依賴
結婚讓人變成兩個為一個單位,但時常我還是一個人在行動,工作上、信仰上、甚至生活上,也都是一個人處理,即使有了另一半,也沒有改變太多。
我是獨立的一個個體,有解決所有問題的能力,工作上的發展及超越,自己有很多對自己的期待跟執行的能力;信仰上遇到的挑戰跟問題,另一半也無法解決;生活也是,吃喝拉撒睡、食衣住行育樂,哪一項是需要其他人的嗎?
有人一起很好,但沒有也沒關係。
我不喜歡依賴他人,但若是獨立,那婚姻有必要嗎?這讓我對婚姻的必要性產生很多質疑。
結論是,這也是個很糟糕的想法😂。
我最近正在摸索中。《與成功有約》一書中說到:「獨立值得追求,但並非圓滿生活的終極目標」,書中提到成長第一階段是依賴、第二階段獨立、第三階段是「互賴」,互賴才是終極目標。
我還在努力區分「依賴」跟「互賴」的差別,看起來是不完全依靠對方、但可以合作跟共創...痾...互相依賴是啥?兩個人的互相依賴風險很大吧,互相依賴那也還是依賴阿?跟第一階段的依賴有何不同?還是「互賴」是互相信賴?互相信賴但做事還是獨立運作嗎?這樣不會有點互相利用、各取所需的感覺了嗎?
...還不太懂😂不過最近也有一些特別的感受。
3、鎖定感
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最近的某天腦中突然蹦出這個詞「鎖定」。
之前常常跟懵先生開玩笑地說我們量子糾纏了,他心境改變時,我也會改變,我發生變化時,他也會受到影響,彼此牽動,而且是往好的地方進步跟成長。
當時是行為上看起來有這個結果,但不是心情上的糾纏。
最近則是感覺到心情上是合一、配對鍵結完成的感覺。
透過大量的溝通,越來越了解跟信任對方(一串困難的過程),很困難是因為要經歷不論我舒不舒適、好不好過,都放棄改變對方、讓對方做自己,但是不放棄我們之間的關係。
超級無敵困難(這很多小故事,有空再整理😂),經過一系列挑戰,已知他有一些地方就是無法改變,這些地方會刺痛我、讓我很生氣、很傷心、很討厭,但因為明白他不是故意的,也因為明白自己的心,所以決定不放棄關係,這種發自內心的穩定跟確定,讓我覺得鎖定了(死定了😂)。
反正就是這樣,稀里糊塗的走走走、玩玩玩,結果一回頭看到有個鎖把我的手跟他的銬在一起了...(什麼啦!啥時銬上的@@!)
總之就是神對我的帶領...
恩...對...
時常就是莫名其妙😂
但這個(銬上)鎖定的感覺,讓我想通很多事情。
四、愛
四大心情圈從【子女】、【兄弟姊妹】、【夫妻】、成長到【父母】,這擴大的心情圈所乘載的愛的狀態是完全不一樣的。
因為即將結婚,讓我開始思考跟分辨「夫妻之愛」到底是什麼?
- 【子女】的心情OK可以分辨,是100%接受愛、自我中心、提出需求
- 【兄弟姊妹】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跟成長也OK(開始學習付出、每個人都學習獨立、寬恕、跟為自己負責任)
- 【夫妻】的愛,還在感受中.....?
- 【父母】的愛可以從爸爸媽媽或神那邊感受到,沒有自己100%的完全的付出、不求回報、無條件的給予愛
【夫妻】的心情跟愛,跟【兄弟姊妹】的愛有什麼不同,我一直有一個坎過不去。一般大眾認知下常常說的是「談戀愛」,在朋友當中有個人讓你有臉紅心跳的感覺、有想待在一起的衝動、有覺得對方很優秀的欣賞跟崇拜,對某個人產生這個感覺時會說「我戀愛了!」然後相處一陣子磨合後也舒適,那就進入下一個階段。
耶魯大學羅伯特·史坦伯格教授提出的愛情三因論,認為完美的愛包含三個要件:親密、激情、承諾(如下圖)。
想了一下我跟懵先生,親密的話有、承諾也有、激情沒有😂(哈哈我們就是友伴之愛😂難怪分不出【兄弟姊妹】(朋友)跟【夫妻】之愛,覺得很像(就是一樣))
一直覺得除了肉體之外,夫妻的愛應該還有其他的、不一樣的地方...(還是其實沒有😂)。因為我覺得大眾認為的男女之愛參雜著太多動物性的激情,而這個賀爾蒙是會退去的,用這個來代表著關係太不可靠了,要是有一天沒有臉紅心跳的感覺了怎麼辦?要是有一天對方遇到挫折讓你無法欣賞跟崇拜了怎麼辦?這些賀爾蒙退去之後到底剩下什麼呢?
確實若排除激情,會滿像朋友、兄弟姊妹、或家人的。
但想了一下,以我最近的新經驗來看,有可能【夫妻】之愛是比【兄弟姊妹】多了「鎖定」的感覺吧~
待我再繼續感受、再分享~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