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第一件重大的事情是發生在我到大學的第一天,那時還沒開學,是搬進宿舍的第一天。爸爸媽媽一路載我從北部到南部,陪我在學校附近採購生活日用品、認識陌生環境,但隨著時間流逝,他們要回家了,我必須獨自面對人生中第一次長途離家的第一個夜晚。
那時我躺在宿舍的上鋪,室友還沒來,只有我一個人,對著灰暗的天花板、窗外路燈微弱的光線飄忽不定,非常安靜,有點寂寞,但更可怕的是「空虛」的感受驟然襲來。
第一個晚上就失眠了,翻來覆去睡不著覺,竟開始思考茫然的人生。大學的空氣是自由的、陽光是溫暖的,白天的我興奮雀躍,用力品嘗著台南安心而美好的氛圍,觀察著周遭的新鮮事物,期待未來未知而刺激的大學生活。但這時的剩下我一個人時,卻無力的空虛了起來,甚至流下了眼淚,不是因為寂寞、不是因為害怕,而是因為面對這個多彩多姿的世界,我竟不知道我想要什麼?在這空虛感陣陣襲來的當下,好無能為力。
離開他人安排妥當的世界後,我竟然像是無頭蒼蠅般不知去向,其實高中念書念到煩躁時,就會開始想不知道自己這麼努力是為了什麼,但若是沒有離開原本安逸的環境,我可能也不會像現在這樣,一個人躺在床上,安靜的開始認真思考,思考著人生究竟想要什麼。
當開始思考我的人生究竟想要什麼時,第一個浮現的是「開心」,很簡單,我想要過得開心。
再更仔細想想獲得開心的實際方法,可以由外而內,也可以由內而外。前者是透過努力賺錢、提高社經地位,因外在環境富足而開心,但仔細想想我目前已經是衣食無缺了,雖稱不上有錢,但想要什麼合理的東西都有,卻還是覺得缺少了什麼,現在還是空虛的躺在床上,獨自落淚,所以或許錢或權不是我的人生目標。而後開始想到內在,我可以控制我自己,鍛鍊自己的心靈,變成一個心靈非常富足正向的人,遇到不如意的事也可以自己想開、化解,內心富足或許就不會在這邊空虛發呆了吧。
總覺得得出了一個很好的結論,繼續充實我的內在就好了吧!加油啊!不過我還是躺在床上失眠著,還真的很可怕的持續到了凌晨三四點(以前高中都是11點左右睡覺的乖小孩),深夜的校園無比的安靜,越安靜我卻越無助、越慌張。
到底是為什麼呢?快被不安的內心吞噬,戒慎恐懼的感覺如此真實,空虛像黑洞一般貪婪的吸吮著我的意志,像針尖一樣扎在我的每一處肌膚、刺激著我的思緒,非常焦慮,我覺得我在欺騙自己,內在會有富足的一天嗎?我做得到嗎?不禁開始懷疑自己。
不得已只好任由雜念一直飄過,突然有一個聲音經過,不大聲,但他劃開了空氣,像開了一道光直接命中我的頭腦,「找人相愛、彼此付出珍惜、建立家庭、生兒育女」。
這令我非常的震驚,驚訝到再次落淚,是因感動而落淚,這不像我自己,但真實中肯,因為高中時候我的思想很悲觀,覺得大部分的人都是自私自利的,聰明卻不成熟,所以我也把自己收得很好,覺得自己整頓好自己就好,也不想結婚,雖然會幻想少女漫畫的情節,但對真實的婚姻關係其實是恐懼的,所以這個聲音對我來說直搗核心,很震撼卻穩如泰山、不容輕易推翻。
我立馬開始想到底對不對,假設我不婚,到了三四十歲,功成名就、是個女強人(高中的時候滿想當女強人的XD),跟同事間也和樂融融、家人健在,感覺還不錯,只是稍微有點孤單吧,但若再往後推個十年,五十歲,到時候爸爸媽媽老了,面臨死亡,到時候我孤身一人,也不一定有這麼好的朋友可以陪我,想必會空虛至極吧,我可能會跟著爸爸媽媽一起死吧,自己一個人多孤單,但又要怎麼死呢?感覺是帶著孤單死去,也沒有人在意,死了又會怎麼樣呢?越想越可怕,這似乎不是個開心的結局,停止思考這個支線。
好吧,換個假設,我有家庭,三四十歲在照顧幼年期的小孩,或許不能賺到很多錢,大部分都花在照顧小孩、維持家庭上,而且會又忙又累,就像我媽媽那樣,下班後趕回家弄晚餐、整理家裡、關心小孩,假日想休息卻要帶精力旺盛的小朋友出去玩,想騰出自己的時間享受是不可能,騰出時間培養小孩良善的人格才是實際,所以覺得根本笨蛋才要結婚生小孩吧,但矛盾的是我居然覺得這樣似乎很幸福、甚至有些羨慕。而到了五十歲,小孩逐漸長大成熟,我開始不須庸碌,只需聽聽孩子不同的人生際遇,並和伴侶手牽手到處走走停停,平凡簡單卻因有了可以到老的對象而不空虛,有了可以付出愛的對象而感到滿足,這樣的忙碌付出是幸福的吧!可以到老都不孤單、可以看著愛的結晶長大,死亡來臨時似乎也沒那麼可怕了,是安詳、滿足、完成所有事情的成就感吧。
雖然一開始非常驚訝而有些抗拒,但似乎真的難以推翻,解決了我的不安問題。
在一個人心靈充實、外在環境不錯的條件之下,還需要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,也就是還需要能付出及感受愛的對象。
真的是很可怕又衝擊的一個事實打在我的心頭上,推翻了我高中的悲觀推論,帶著這個震驚,我竟然意外安穩的入睡了,這個新的想法植入腦中,我也開始不卑不亢的體驗著自己的人生。(不過還是有許多地方在成長中,所以不成熟的也在大學期間發生了許多
p.s.內心富足也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事情,內心不搞好,也很難把外在打理好,更不用說找到可以付出愛及接受愛的理想對象,這是另一個故事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